钞票称呼的由来
栏目:币卡知识 时间:2003年5月28日9:3
  清朝鉴于明代大明宝钞发行的失败,除顺治年间一度发行纸币外,以后均未发行纸币。咸丰三年(公元1858年)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繁,先后发行两种纸币。一是以钱制为单位的“大清宝钞”,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等面额,并规定二千文值银壹两;二是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亦称银票,有壹两、叁两、伍两(见图)、拾两、伍拾两等五种。 

  在当时市场流通中,由于用小额货币需使用大清宝钞,用银两就使用户部官票。老百姓出行购物须带两种纸币。为了便于称呼,就把两种纸币简称为“钞票”了,所以“钞票”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