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参半看邮市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6月19日19:54
  东方网6月19日消息:本市原有的20多万集邮协会会员,历经多年的低迷邮市的“折磨”,如今已“逃亡”过半。这一大批上海集邮的中坚力量,也即所谓铁杆邮迷毅然脱离邮市,将给上海的邮市后市带来何种影响?忧乎,喜乎?是负面作用大,还是正面作用大?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邮协会员“大逃亡”虽是坏事,在短时间内将拉长邮市复苏和由熊转牛的过程,但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集邮队伍中的功利性成分;如果管理部门今后政策导向正确,健全邮市的举措得当,邮市重现兴旺景象仍然是可以企望实现的。
  政策市本质未变,集邮者人心难聚
  成千上万邮协会员为什么在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选择了“逃亡”?据分析,原因有二。
  从表面看,邮协会员大“逃亡”,与连续多年的新邮发行及表现不佳有密切关系。新邮发行连续5年打折的惨淡景况,毫无疑问让大量邮协会员,也即许多新邮预订者蒙受了很大损失,并使长期来形成的集邮能够保值储值的功能和理念遭受冲击质疑,进而导致了大量集邮爱好者人心思散,人心难聚。
  但从深层次的原因看,邮协会员之所以“逃亡”,主要还是政策市的弊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中反映。
  有两位集邮30多年的老邮迷说得好:鉴于目前的邮市,总体上还未摆脱政策的影响,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抑或仅仅是有所风闻,都会引起邮市行情的激烈波动。但是,从政策市向健康正常的邮币卡市场过渡,是需要一个多阶段发展过程的。从2001年开始以来,有关部门对新邮推出了年年缩量的政策,实际造成了一方面一些缩量邮品与邮协会员毫不沾边或需要摇号供应,能够得到这些邮品的邮协会员并不多;另一方面市场上却依然出现整箱整箱的新邮在高价交易的不正常情况。这当然只是暂时的现象。解决的关键在于管理部门除了坚持新邮继续缩量,还必须尽快认识到预订新邮措施弊多利少,终而果断取消新邮预订,取而代之以市场化的举措,如将新邮公开上柜出售,鼓励集邮爱好者自行购买,任其自然流通、消耗,那么到那时候,新邮打折的情况将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涣散了的人心必会重聚,整个邮市也势必会重现兴旺景象。
  这两位老邮迷的这番话,实际上表达了很大一批集邮爱好者的共同看法和心声,值得有关方面予以关注重视。
  中级反弹有波折,重振邮市呼声高
  邮协会员纷纷退会,当然与邮协本身工作和集邮大环境不佳密切相关。但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基层邮协仅仅行使了发放、买卖新邮的功能,由此发展的多数会员主要也是新邮集藏者与消费者。随着90年代的新邮大幅扩容,邮价的下滑乃至跌破面值,基层邮协会员首当其冲地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流失现象。这表明,这些“逃亡”的邮协会员,其实并非真正的铁杆邮迷。有位资深集邮家笑说:这么多邮协会员的“逃亡”,虽是集邮行业整体呈现弱化趋势的表现,但同时等于将整个邮市的参与者较为彻底地“洗了一次盘”。就好比栽花种树一样,旧枝老叶凋去,新枝嫩芽再发,花木会变得更茂盛。唯有如此,剩余的近10万铁杆邮迷和新加入的成千上万集邮爱好者,携手重整邮市,方能令邮市重新振兴。这也就是今年3月沪上邮市不但出现了中级反弹行情,而且至今一波三折,总体呈现震荡扬升的主要内在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的震荡扬升行情中,新近表现最好的居然还是近3年来发行的新邮,尤其是在管理部门缩量政策和“销毁封库邮票”政策的利好影响下,今年发行的新邮、2003年新发行的小版张等,更是成为了市场上反复出现的热点、邮市行情上下的风向标,受人追捧不已。
  然而,实事求是地分析,新邮虽然时段性地受宠,但新邮从来就不可能是“牛市”大行情的真正领头羊。例如,猴年全张票发行以来,一直是市场上影响最大的重量级品种,其前期表现积极拉升行情,后期又因大量抛盘拖累行情向下。同样,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是替代猴年全张票成为市场风向标的新品种,在接下来的夏季期间,该品种只有在扬升创新高的同时,起好“带领作用”,成功地转换新的具有中长期投资效应的热点,以利重聚人气,把大批至今观望这波中级反弹行情的中长期投资者,吸引进邮市,并使其逐步起到主力军的作用,才能使整个邮市今年下半年后获得良性发展,使此波中级反弹行情尽快转变为真正的中级行情。以此为起点,也才能有望尽快使邮市转“熊”为“牛”,让至今还留在邮市里的铁杆邮迷真正得益,享受到投资邮市后喜获“丰收”的快乐。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赵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