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资源与集邮危机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5年1月9日10:20
黑土资源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稀土资源,它也是最肥沃的土壤,目前世界上唯一尚存的3块黑土地分别在乌克兰、北美洲、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 

  1953年时,我国在开发北大荒时,那里的黑土足足有1米多厚,不用施肥,撒下种子就会丰产丰收,从而使荒无人烟的北大荒成了北大仓。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人们的厄运拉开了序幕。时间走进21世纪的2004年,这里的黑土层已经由当初的1米多后成20多厘米,有个别地方甚至更薄。土壤开始沙化,平整的耕地不断出现切沟,当地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人们不得不一步步搬家。但是对于环境的治理,当地人始终不去想。人们只追求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和自己能卖多少钱。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美国北部,当年那里的人疯狂开发那些黑土地,追求高产粮食,没想到几年,一次风暴席卷此地,一夜之间,黑土被黄沙埋葬,人们被迫迁移。是什么使黑土地消失呢?是人们的肆意滥开发,又不进行环境保护。如今,国外的那两块黑土地已经进入了抢救保护阶段,而我国,也正加紧想办法治理和保护仅有的一点黑土地,光治理吉林省榆树沟的切沟就准备投入2亿元人民币,这只是尝试性地治理。就这,当地人还是有点不大愿意。但是,不治理,新的切沟会不断出现,自己的生存环境就会被侵蚀,都因为自己毁灭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据土壤研究专家研究表明,黑土是千万年来植被的腐化衍生来的,每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可以说,黑土比黄金还要珍贵。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黑土地,已经是进入了抢救阶段,而根本谈不上保护了。因为少得可怜。 

  集邮也类似于稀有的黑土资源。在最初,人们对于集邮的热情是多么的高涨,参加集邮协会,成为会员,是多么有荣耀的事。而如今,由于集邮协会的工作被忽视,各地的协会,特别是基层,几乎是名存实亡。而集邮爱好者却是比比皆是,就是缺乏一个人来组织,如果有人组织,就是星火燎原。有的人勉强加入协会,可是协会又不活动,最后只好退出。在陕西就有一个农民,原来参加某个协会,有活动;可后来,协会名存实亡。于是自己就把协会搬进自己开的茶社里,无偿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其乐无穷。还有一个外省的老会员,转家到西安时,就是加入不了协会,老人非常焦急,四处寻找协会,后来获悉笔者为协会工作,就设法找到我,最后协会让她如愿以偿,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像这样的集邮人在基层很多,他们有热情,但缺乏指导,缺乏凝聚力,实际就是缺乏一个集邮的“家”。 

  而在一些地方,集邮协会的存在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累赘。因为我们目前的协会模式都是官办性质的,尽管也是一种社会社团组织,但都是挂靠在集邮公司的名下,其领导也由集邮公司的领导兼任,而协会又不是名义上的社会赢利组织;于是,集邮公司就视其为不创造经济效益的鸡肋;而且,协会活动要花钱,干脆让它有其名而无其实,束之高阁。 

  集邮的发展,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是参与者,就是集邮者,就是会员。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变化,集邮协会由无到有,又由有到少,甚至名存实亡。协会由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不正是我们集邮发展的轨迹吗?说实话,这些年来,我们对于集邮协会的会员到底做了多少服务,屈指可数。而为了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利用会员却是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的集邮用品都是面向会员销售,从每年的邮票预订到出售各种不同类型的邮品,无不是会员在消费。而会员得到的回报有多少,微乎其微。如果实际一点讲经济利益,这几年来,凡是对会员特发的集邮品,没有不打折扣的,从金箔小型张的惨痛开始,几乎没有断过;每年预订的邮票,没有不打折扣的,会员不会员,没有什么区别;而会员所肩负起的却是不断地为集邮作贡献,简直就是一个不卑不亢的消费者。就是做个消费者,也有其最起码的权利,但是集邮者没有。 

  再傻的人也不会永远傻下去的,再大的金山也会坐吃山空,何况就这些仅有的会员。难怪,会员一下从上干万剧降到不足200万,就这,还是乐观的统计,而实际会更少。会员就像那黑土地,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员趋向消亡,就像黑土趋向荒漠化,那是早晚的事。到那时再谈集邮,恐怕已经谈虎色变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到那时,邮票恐怕都不知为何物了。 

  至于说经济效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何目前的民间集邮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令官方组织羡慕,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民间集邮组织是名副其实,有其乐,有其道,大家自愿,就像中国农村经久不息的农民自乐班一样,一个共同的目的把人们连在一起,大家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所需。 

  对于黑土地的濒临绝境,有关专家说,就是政策再好,没有黑土地,无论如何,石头里总是长不出粮食的。拯救黑土地,就是拯救人类;而保护和发展集邮协会,维护会员的利益,就是保护集邮事业,进而保护邮政的利益。这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种供需关系。水能载舟,也可覆舟。终究,集邮只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而已。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骆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