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邮票的转折是从编号取…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12月5日21:10
  因1968年9月27日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纠正“文革”初期在宣传方面的错误做法,邮电部军管会于当日决定:今后不准在邮票上印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竟而导致了关于哪套邮票是纠正错误做法转折点的无休无止的争论。有人认为是文14,有人认为是文15,近日又有人认为是取消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 

  如果单纯以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和邮电部决定以及邮政铭记由毛体改回印刷体为标志,那无论是以“全国山河一片红”,还是以文15“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发表”为转折点都是说得过去的,前者虽然取消了发行,却是事实上的第一套;后者则是正式发行的第一套。而文14“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因是“文革”时期第一套非政治性邮票,被认为是转折点也不无道理。 但是从“全国山河一片红”和文15的设计来看,并未摆脱“文”字邮票的窠臼,虽然没有了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但高举“红宝书”的“个人崇拜”效果并不差。填补“全国山河一片红”文14志号的“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虽非政治性题材,但其后发行的文17中的知识青年和文18中的解放军战士也都有手捧“红宝书”的画面,因而其变化就具有了一定的偶然性。 

  因此,笔者认为,刻板追求“文”字邮票的哪一套为转折点是不妥当的。转折应是本质上的转折,仅以“红宝书”取代毛泽东像、语录和诗词,不过是变换了一下“崇拜”方式,根本算不上什么转折。而且也不能因中央召开了宣传工作会议和邮电部有了决定,便认为立即就能转折,事实上,在那极“左”盛行的当口,是没谁敢一下子转折过来的。周恩来是奉毛泽东指示召开会议的,但在审批“大一片红”时不也仅是要求“不要贪大求全”,并没有批评、纠正其极“左”设计吗?转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作为一个过程,或者说作为一个阶段,很难绝对说其中哪一套是转折点,开头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和文15的极“左”设计既谈不上什么转折,随后的文14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是不好作为转折点的。至于邮政铭记的书体变化,并不足以成为转折特征,一是其变化没有伴之以设计思想的本质变化,二是我国邮票上的邮政铭记书体向来就不是很统一规范,随意性较大,就是“文”字邮票中不也有文3的印刷体吗? 

  真正的转折是从编号邮票开始的,这不仅在于以编号取代“文”字,更在于其突然的题材丰富和设计多彩,不再围绕“个人崇拜”兜圈子了,显见重打锣鼓另开张,转折意义可谓昭然。我们的一些研究者其实是忽略了编号邮票也是“文革”邮票的事实,因而也就忽略了编号邮票对“文”字邮票的转折。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杜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