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滨海:方寸梦圆诺贝尔奖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12月7日18:51
         
   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迎来建校一百周年。期间,由复旦校庆办公室主办的《百年复旦百年诺贝尔—建校一百周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纪念邮票、题词展》于9月20日在复旦光华楼6楼展厅展出。该展览的全部展品都来自一位名叫费滨海的诺贝尔奖专题集邮者的捐赠。 费滨海,安徽巢县人,1962年7月生于上海市,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在上海市民及集邮圈中,以专事诺贝尔奖集邮收藏卓有成就而闻名。在不到10岁的时候,费滨海就已是一个小邮迷。成长中,出于对文学和邮品的热爱、对诺贝尔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敬意,费滨海萌生了集藏诺贝尔奖专题邮品的念头,开始了长达近30年的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灵魂接触。 

  费滨海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投人到了对诺贝尔奖的专题研究与邮品的收集之中。大学期间,他用每月仅有的14元助学金购置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和传记。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总是能在卢湾区图书馆的阅览室看到工作之余的他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的身影。这期间,他凭借着非凡的热情与毅力,工工整整地摘抄了数千张关于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资料卡片。每逢节假日,甚至出差的间隙,他总会忙里偷闲地穿梭在世界各地的集邮市场上“觅宝”。土耳其1935年发行的包括有6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珍品邮票,就是他在集邮市场上以不菲的价格购得的。而为了增加诺贝尔奖专题的人文气息,费滨海在邮品之外倾全力收集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笔题词与签名照片。 

  从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1901年至2000年共696位个人,1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1969年设立)奖的理由和获奖者生平,加上140余位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专门的题词、签名照片,以及世界各国发行的诺贝尔和诺贝尔获奖者的纪念邮票、邮品1200余枚,一部上、下册25万多字的皇皇巨著诞生了。2001年12月10日,上海远东出版社推出的精装英文版《NobelPrize Centennial 1901-2001(世纪诺贝尔奖1901-2001)》在瑞典斯得哥尔摩诺贝尔奖百年庆典上举行首发式;中文版《百年诺贝尔—获奖者纪念邮票、题词》在2001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美术馆等单位举办的“百年诺贝尔一一获奖者邮票、题词展”上首发,展览同时展出了书中收录的票品、题词和照片的实物。上海市集邮公司、市集邮协会分别为展览发行纪念邮折和编号纪念封(见下图),上海市邮政局配合刻用了纪念邮戳。2001年10月28日晚,在上海再一次见到华裔美籍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时,费滨海特意带去了几张1995年马尔代夫印制的有杨振宁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邮票组成的小版张请杨振宁签名。杨振宁十分惊讶,他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已被搬上邮票。次日,他特意托人向费滨海送去了为《百年诺贝尔》一书的题词“学无止境”。这是《百年诺贝尔》最后收人的获奖者题词。 

  《百年诺贝尔》出版后,好评如潮,超越集邮收藏领域,深受各界人士喜爱。2002年9月18日上午,华裔美籍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向上海交通大学25000名学生赠送了一套《百年诺贝尔—获奖者纪念邮票、题词》,丁博士专门题词“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面对成绩,费滨海没有停步,依然以其执著的“诺贝尔情结”,修订编成《世纪诺贝尔—获奖者纪念邮票、题词》一书,由上海文汇出版社于2002年7月出版。 

  在出书、办展的热闹过后,费滨海开始冷静地思考起他那一大批专题藏品的最终去向。获悉上海著名学府复旦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消息,费滨海毅然决定把耗费他近30年心血所积累的有关诺贝尔奖的3010枚(件)各国邮票(邮品)、140余位获奖者的题词原件168张(含签名卡54张)、签名照片原件124张(含未签名照片10张)以及他所制作的精美贴片1311片完整捐赠给复旦大学,实现了他“这些藏品来自于社会,应该回归社会”的美好心愿。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徐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