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鹿何时始来中国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6月24日7:47
    现在世界最高的动物长颈鹿是非洲的代表性野生动物。中国自古不出产长颈鹿,但1979年,在徐州贾旺发现的东汉画像石上绘有多只“麒麟”,其中至少三只具有非洲长颈鹿的典型特征。宋人赵汝适的《诸蕃志》上提到的非洲动物有大象、犀牛、非洲舵鸟、长颈鹿、斑马等。

  600年前明代的郑和远航世界,远达非洲史有定论。之所以跑那么远,据说就是为寻找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兽“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世有麒麟出,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可谁也没见过这种古籍形容为鹿身、牛尾、独角神兽的模样,故一直有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郑和手下的杨敏带着榜葛刺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了一只长颈鹿,引起明朝举国上下为之喧腾。当时的景象就如同沈度的颂诗所形容的“臣民集观,欣喜倍万”,有诗赞曰:“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 ,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因为长颈鹿的形态、习性与中国古籍描述的麒麟很吻合,进一步了解后更发现长颈鹿的原产地在东非一带,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 Giri),发音竟与“麒麟”相近,使得中国人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于是郑和的船队第四次下西洋前往西亚后,绕过阿拉伯半岛,首航东非,到了长颈鹿的故乡,时间是1415年。同一年,郑和的船队回到了中国,一同前来的各国使者中,包括了东非的麻林国(其所在地,一说是肯尼亚的马林迪,Ma lindi;一说是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Kilwa Kisiwani)使者,向永乐帝献上了产自该国的长颈鹿。1416年,麻林国第二次向明朝进贡“麒麟”。马欢所撰《瀛涯胜览》一书中就此瑞兽有如下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匾口。食粟、豆、面饼。”不难看出,所谓“麒麟”即长颈鹿也。《明史》英宗前纪载,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榜葛刺国又贡过一次“麒麟”。不产长颈鹿的南亚榜葛刺为何能屡屡进贡?史学研究者认为,这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海上贸易有关。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阿拉伯人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他们的单桅三角帆船除了载运一般货物,还将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的马匹输往印度,甚至将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大象运往印度。单桅三角帆船既然能够载运马匹和大象,阿拉伯人把长颈鹿从东非载运到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榜葛刺当然不成问题。 

  近年海外有媒体称,在非洲肯尼亚发现貌似亚洲人的土著,自述系郑和船队水手后裔,透露其祖先曾送长颈鹿给中国。郑和船队带回长颈鹿的出产国再添新说。 

  1985年7月11日,原邮电部发行J113《郑和下西洋五八零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最后一枚“航海史上的壮举”描绘的是郑和一行在非洲的场景,其中出现了两头长颈鹿,这是中国邮票上首次出现长颈鹿图案(图1)。为纪念郑和首航600周年,国家邮政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特区邮政2005年6月28日共同发行同主题纪念邮票一套3枚及小型张。香港、澳门邮政纪念邮票的第二枚不约而同用长颈鹿来表现郑和船队的非洲之行(图2、图3)。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徐冶敏